閱讀心得|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告別傳統職場的多型態退休,讓你經濟獨立,擁有理想生活的選擇權

「過著不被工作綁住的人生,就能以自己選擇的身分和目標改頭換面。」

【書名】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告別傳統職場的多型態退休,讓你經濟獨立,擁有理想生活的選擇權

【作者】: Tanja Hester

【出版社】: 采實文化2019/9出版。

閱讀心得

這本書是我前陣子看到一半忘記看完,這兩天想起來才又重新把他接續看完。最近美國流行的FIRE運動,雖然很大一部份在談提早退休,但其實就如這本書的英文主標題”Work Optional”(讓我們對工作能夠有更多的選擇權)才是一切的出發點。這可能對亞洲來說是比較新鮮的概念,畢竟亞洲大部分人都還是習慣(或試圖)長時間在同一間公司工作,並且也是抱著做到65歲就退休的藍圖。

這本書前半部就提到「退休」其實是近代的詞語,是德國首先提出,美其名是讓勞工安享晚年,但其實目的是為了讓老者釋出工作機會給年輕人,並提高生產力。也就是說,我們現在預期的65歲退休年齡其實都是人為設定的。當這個設定出現時,政府就產生相應的勞退機制。而一部分人的職涯考量裡就將勞退的福利規劃進去,最糟的是那種為了享有勞退,勉強自己去做一些不那麼喜歡或是不適合現狀的工作。

所以作者首先先把讀者從「65歲就退休」的既定想法裡釋放出來。並且說明了幾種職涯模型: 完全退休(享有財務獨立) 半退休(享有財務安穩) 事業中斷(享有財務靈活)的 在接著說明,其實FIRE運動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不需要很有錢或是很會理財才能提早退休。

其實更需要的是反思自己的每一項支出是不是都有效花費。比如說,A常常花錢去吃大餐,但其實書寫才是最可以讓他感受到平靜與快樂的事情。(當然,如果你感到快樂的事情需要高消費,那你就去調整自己的收入水平去達成你想達成的退休年紀)

大家需要先仔細思考幾件事情:

  • 日常生活- 你甚麼時候最快樂 你希望每天可以為那些事騰出空間 你最大的嗜好有哪些
  • 大方向、大夢想- 你小時候的夢想是甚麼 你希望在人生路上完成甚麼 你希望旅行在人生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你的人生/必做清單裡還有哪些事情
  • 生命的意義- 你離世後,你希望別人記憶中的你是甚麼樣子 社區或是更大範圍的區域,哪些是你希望可以幫忙的 自我價值的定義- 你是否努力達成別人的期望 工作上,讓你最有自信的是哪一點 工作外,你對自己哪一點最有自信
  • 核心關係- 你的願景裡還有其他人嗎 是否有你希望可以多陪伴的人

你參與的社群中,你最重視的是哪一些 生活安排- 你希望每天在怎樣的環境中醒來 哪些時間點或人生里程碑對你意義深遠 將這些列出來(如果你有伴侶,可以請對方一起做。找出其中的交集與連結有助於你們規劃接下來的生活),然後進一步進行理財規劃。(如果你有小孩,其實那並不表示你一定要持續努力工作。可能你最快樂的是與小孩一起成長,那你可能就會把自己變成自由工作者或是兼職人員,調整工時就能陪伴小孩)

書本中間就是介紹各種理財方式與社會制度。不過因為作者是美國人,所以其實書裡提的泰半都是美國才有的社會或是銀行制度,這個就讓我們稍微一窺別的國家的狀態。再來讓讀者審視自己目前的財務狀況,然後就完全退休、半退休與事業中斷這三種情況做實例試算給大家看(有公式參照),最後規劃出合適的時間表。 規劃完成後,書本的最後就進入到幾個提醒我們的重要觀念: 放手去做、把自己排在第一順位(就是先前你列出的那些快樂的、想做的事情和關係)、去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可能你一開始以為FIRE運動的宗旨是為了提早退休,但其實真正的核心思想是書本中最後一個章節這句話:「過著不被工作綁住的人生,就能以自己選擇的身分和目標改頭換面。」藉由財務自由來平衡自己的生活與工。而一切的起心動念都要從最開始的那些問題裡面找出答案,你才能進一步設定目標。最後也許你加入提早退休的那一群,但也可能成為一輩子都樂於工作的那一群。然而,不管你幾歲退休,那都是你明明白白為自己定義出來的。你不需要辛苦、忍耐的工作,等到65歲就一副終於解放的樣子,才用剩餘的時間拼命玩樂來補償自己。你將從事那些有你100%意願去達成的工作,在你的一生中工作與享受將同時存在,或是合而為一。

今年剛好看了一本《有一種工作,叫生活-離職後我學到的23件事》,大概也是一樣的樂於工作的概念,喜望哪天自己也可以擁有那樣的生活

(Visited 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