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彥菁Amazing
【出版】遠流2020/3出版
【內容】
第一章節,聊作者本來在NGO組織工作,三年的時間裡也獲得肯定,但即使坐著他自己喜歡且富有意義的工作,她卻不斷自問工作的意義,從而跟老闆提離職,希望給自己一段時間休息,也重新尋找工作的意義。沒有正職收入的期間,她的生活開銷僅維持最低開銷,不做過多的消費與浪費,讓他了解到其實有很多東西都是多餘的,最低的花費也能過想要的生活。
★五個方法輕鬆待業:
釐清焦慮來源、
估算待業存糧、
告知家人計畫、
階段轉換模式、
讓世界邀請你
–
第二章節,作者開始接觸身心靈的領域,在不斷的摸索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字療法。作者對於寫作有極大的興趣和掌握力,也因為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可以保有極大的動力一直做下去。她開始投稿到女人迷和其他專欄,成為專欄作家和電影試片心得作家,終於取得一些基本收入。她開始平均一周產出3-6篇文章,每天工作平均3小時的生活。在得到這樣的生活以前,必須要先消除來自外界的雜音,踏上自我覺察的道路,找出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從容應對,最後,行動才是能消除所有來自外部與內在雜音的方式。
–
第三章節,理想才是我們的現實。把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打破,理想並不一定就是不現實,而賺錢也不是真正的唯一現實。做不喜歡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浪費。工作花費的不只是時間,工作佔滿了一天當中的8小時,花費的其實是你的生命。你把珍貴的生命用在甚麼地方,將會打造出怎樣的你。至此,作者體認到她的個性與工作模式最適合的就是眼前的自由工作行業,她已經無法回到全職工作的生活。
–
第四章節,小而美的一人公司,保有自己的速度才能做出最高質量的表現。同時,自由工作者也有其困擾存在,煩惱和壓力也會同時擁有。因為是自己安排時間,所以更需要自律的規劃,才能讓身體保有體力,順利地在休息與工作之間轉換。不需要去羨慕自由工作者,真實是大家同樣辛苦,但他們只是找到了比較心甘情願受的苦。也不要幻想貿然離職就能得到這樣的工作,唯有不斷的自我檢視、直視內心的恐懼,讓心靈漸漸飽滿、強壯,才是一切改變的關鍵點。如果暫時還找不到目標也不用著急,有時生活中微小的事物也能是大事。
–
第五章節,分享許多案例。例如一隅有花,就是從一對情侶希望可以帶給人生活中一點美好才發想的Idea,從試營運開始轉為全職工作,讓花走進生活。例如女人迷的另一位專欄作家-柚子甜,她走過跟作者非常相似的歷程,最後也摸索出自己的道路,成為專欄作家,這使作者更有信心。例如鹿野的一對小夫妻,他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還找到對縫紉的興趣,除了平時農耕,也會到市集去賣手工藝。例如台東的野市集合作社,他們有的是在地居民,有的是從城市回來的人,都在致力於推廣在地文化、自然農法。例如台南的謝小五,把家族的房子老屋改造成具有特色和家族精神的民宿,也是一種循環再生的理念。
–
後記,這本書最想說的是,認識自己是誰,並誠實回應心中的渴望,踏出成為自己的實踐之路。這永遠沒有好壞對錯,也不需與他人比較,因為活在你生命裡的只有你自己。
【心得】
以自己目前的工作來說的話,真正讓自己感興趣的還是文字工作吧,默默地希望自己下一份工作是文字工作相關,即使被評為未來最有可能消失的產業也無所謂,畢竟自己的職涯還有這麼多年,花些時間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是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