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愛莉著
【出版】2018年6月幸福文化出版
這是2020年,第一本關於理財的書。說起來這是第一次自己這麼認真的看一本理財書。因為非常深入淺出,所以可以理解的很快。
第一章節裡面,作者先提到自己從背債到剛出社會當月光族(我也是呢,出社會第一年雖然外派薪水比較高,但還是實實地全部花光。現在想起來都覺得那樣大手大腳花錢又都不知道花到哪裡去的自己很恐怖),到最後開始與朋友合資買房,一步步開始收租的收益人生。
第二章節,作者分享自己選擇工作的觀念,挑適合的產業與有成長空間的公司非常重要!並且也要了解自身的屬性為何,分別用DISC象限來取向。D是DOMINANCE 支配型,I是INFLUENCE影響型,S是STEADINESS穩健型,C是COMPLIANCE分析型。了解自己,並適性發展對職場是很重要的。除了對自己的要求要比老闆、公司對自己的要求高該做為職場守則,還要當能服眾的主管。並且在自我的價值有所提升後,勇敢與公司議價加薪。如果需要轉換跑道或是找別的公司也可以善用獵人頭公司。
第三章節,進入到作者理財觀念的開啟與施展。「理財與收入無關」這句話我很喜歡,不管是窮是富,理財都是一種管理的學習,就跟生活一樣。啟用六個理財帳戶,財務自由帳戶(10%)、長期儲蓄帳戶(10%)、教育訓練帳戶(10%)、休閒娛樂帳戶(10%)、貢獻付出帳戶(5-10%)、生活支出帳戶(50-55%)管理自己的預算與實際支出。第二步是做資產負債表,把自己的資產與負債寫上。負債要檢視是好的負債還是壞的負債,並且寫上貸款利率,優先把貸款利率高的先還清。善用好的負債購買優質的資產,還能用槓桿來放大本金,買進更多好的資產。讓這些資產帶來更多的收入,創造更多收益,產生正向循環。
第四章節,談富人的思考模式。開源、節流、理財為最基本,想想「沒有工作時,你有收入嗎?」打造被動收入。以愛莉的買賣不動產為主軸,先是以提高主動收入(正職薪水)存到買房的頭期款,向銀行借貸,並且要求寬限期越長越好,這樣後續很快就能用房租來弭平貸款。
第五章節,作者第一次買房的經驗。一定要買可以增值的房子,不妨先以能創造租金為目的。她先與朋友合資買了四間房做出租使用,累積足夠的買房經驗後才獨資買下了供母親退休養老的房子。再談買房細節,除了善用實價登錄了解不動產行情外,也要善於議價,買到比銀行估價便宜兩成的房子才算便宜。而在房地產市場裡,千萬不要躁進,沒有非買不可的物件,只會有源源不絕的物件。而看屋有一定的筆記與觀察,這些都是議價的籌碼。只要選對地點與價格就不困難,房貸要善用寬限期和理財型房貸。並淺談房市狀況。
第六章節是重點章節,更細部的談買房SOP。第一步,先確認自己的需求(地點、需求坪數、透天或公寓、屋齡、權狀坪數、車位)。第二步,計算需要的費用(租金行情、實價登錄、購買總價預估、自備款預估)。第三步,進行資源盤點與貸款試算。萬一你本來鎖定的區域房價太高,不妨降低購屋標準,或是往方圓10公里以外的房子考慮。再更進一步去談下手買房。買房前,要請3-5家銀行估價,並且用銀行估價低8成的房價買到手,就有機會全貸(因為銀行貸款是以自己估價的趴數為主)。再善用理財型房貸來降低每個月還款金額。如果你的房子有租金收入,就可以幫你加速存錢的速度,往下一間房子前進。再繼續談到跟房仲的交手過程,談到與房仲議價絕對不能讓對方感覺我們預算非常高。並且可以以包含房仲仲介費的總價方式去談價格。(一般來說,直營品牌的房仲服務費比較難喬,加盟店的比較容易談,但是相對的直營品牌的售後也會比較好)談完房仲,就談房子本身,8個必要防範的地雷屋(海砂屋、傾斜屋、漏水屋、危險屋、非自然身故屋、坪數過小的套房、工業住宅、地上權屋)。再接著談,與屋主的議價。再繼續談購屋後的裝潢與出租。在下一個段落就談自住也能創造收益的方式(把家中多餘的空間出租、以小換大、分戶實務、都更改建)。以及後續挑選租客、提供服務等等的細節
最後的學員案例分享,則是分享作者開啟教學後,學員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