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生活的24小時:日商零售業的外派市區生活版體驗分享

從台商離開以後,輾轉到美商服務,2023年則是進入到日商就職。

從製造業到貿易業,如今再到零售批發業,穿梭在不同產業,也體驗了不同生活。

生活圈從平陽省搬到越南胡志明市來,有種從新竹搬到台北的感覺。

進到一線大城市的外派市區生活模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

關於外派生活的相關系列文章,先幫大家整理一下:

外派市區生活的一天

隔周六休息,上班8+2小時,市區生活多元

  • 產業:日商零易業
  • 公司位置:外省份工業區
  • 上班時間:隔周六休息。上班8小時,通勤時間2~3小時。
  • 下班時間:打球、學習、交友、煮飯打掃
  • 返台次數:一年1次
  • 吃住出入:提供住房津貼,住胡志明市市區。出入自理。

上下班交通車接送、通勤耗費2小時

在越南的外資企業裡,台商和中商都有「以廠為家」的觀念,外幹們多住在工廠裡的宿舍,上下班受公司統一管理。部分公司高層或與當地人婚配的台幹,通常會到公司外租房居住。

日韓歐美等其他國家的外資企業,則會把外幹安排在市鎮中心的公寓大樓,每天由交通車接送到公司、工廠。

我目前任職的這間日本商社也是,外幹都被安排住在胡志明市區裡,每天由接駁車送到外圍工業區的公司,上下班通勤就要耗費至少2個小時。

每天早上7點出門,晚上7點才回到位於市區宿舍。打卡下班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趕回市區住宅,因此準時下班變成是重要事件。

猶記以前住在工廠的生活,每天走路2分鐘就可以快速進到工作場域全力衝刺,不過也伴隨著無上限的加班責任制。有時周末假日要隨叫隨到,也有些公司需要台幹輪晚班值守,目的是「不管何時,工廠一定要有人看管」。而且這個人,必須是台灣自己人。

外商相較於台商工時短,但返鄉機會變少

越南有許多外資企業,都開始採行隔周六休息,或是彈性周休二日。整體上班時數少,但返鄉次數相對台商也少很多,一年普遍會提供1~2張機票,有些歐美公司甚至沒有返鄉機票的制度。

對於鼓勵職員用力探索外面世界的歐美公司來說,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不用這張機票趕緊去看看世界,還要一直往家裡跑?」

進一步了解後,才知道其他國家的外派人員,返鄉路程動輒15個小時起跳。若其他國家的外派人員要像台幹一樣,2、3個月就返鄉一次,反而會十分疲累。與此同時,其他國家的外資企業則有更多人事成本用以提升薪資待遇。

自主經營海外生活,家務三餐自己來

在外商工作、到市區生活後,沒有了台商公司的保護傘,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找方法解決,一開始還真是有些焦頭爛額。走出家門,是烏煙瘴氣的噪音城市;下班回到屋內,還得忙活家務。不過,也由此收穫很多生存技能,和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市區齊聚了來自各個國家的人,因此英文資源和英文社群都很多。下班後的活動選項變得非常多元,讓生活有更豐富的面貌。

雖然我1年只有1張返台機票,Local Hire的特休天數也少的可憐、全年只有12天,不過建立起健康、有機的個人生活圈,都有助於我對陌生的土地形塑認同感。事實上,有社會體系的支持和正循環,才讓我更有意願考慮長久規畫在越生活。

外派要選製造業、服務業哪一種?

不同外企文化和不同產業的外派狀態,都會有所差異。市區多是貿易業、服務業,外圍省分多以製造業為主。

在台商製造業,也許工作密度極高,卻可以存下不少錢。並且有密不透風的公司保護傘和雜務阿姨協助生活大小事,我們每天眼睛一張開,就只需要專注一致的做好工作。

在貿易服務業上班時間少、生活可以過得豐富多彩,不過,來自於公司的支持不如製造業強而有力,下班後也要盡速集滿在地生活技能,並且有效的營造生活圈。

但有時生活豐富可能帶來反效果,讓人失去注意力,或是不小心迷失方向。

要我說,我並不覺得住在繁華大城市就特別高尚,也不認為住工廠就比較可憐,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準則,只是在不同環境、條件下,有不同的方式去建立生活圈。

把眼光拉遠,並沒有誰比較好、誰比較差,而是要看你目前的生涯、職涯狀態,以及你心中的理想生活是什麼。

本篇感謝商業週刊轉載:《越南外企生活比台廠好?台幹轉日企親身經歷:通勤2小時、一年只回台1次》

全台首發完整解密外派職涯

本文同步刊登在我在方格子的專題《外派生存攻略》。比起那些光鮮亮麗的歐美外派生活,更多人對東南亞外派的印象,是在一片原始叢林中野地求生的血淚模樣。

瑪莎不只要告訴你外派並不可怕,更手把手帶你從外派小白到職涯巔峰!每天不到台幣$1,解鎖全部高含金量外派密技,歡迎你加入外派人的行列!(點我馬上去解鎖)

(Visited 154 times, 1 visits toda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